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康复训练 > 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的阶段性
发布日期:2007年5月12日 来源:本站整理 阅读4213次

第一阶段:呼吸训练

正常的说话都是在呼气时发出声音的,说话时喉部肌肉的运动如果不能与呼吸运动配合起来必然会发生口吃,因此学会呼吸是矫正的第一步。 
    
口吃患者的呼吸绝大多数是胸式呼吸,即在说话时,腹部收紧,靠胸腔的扩张和收缩进行呼吸。胸式呼吸的缺点是呼吸不够深沉,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很少,因此口吃者在说话时首先就缺少气息的支持,特别是很多人在说话前由于紧张还会不自觉地闭气,就更成问题了。所以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正确的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应该是腹式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时,人会感到浑身上下都很松弛,因而呼吸非常深沉,而这种平静的感觉是口吃者最缺乏的一种感觉。在练习腹式呼吸时,全身要放松,然后用鼻子深深吸气,与此同时,腹腔自然扩大;感觉吸满气后,再开口缓缓呼出。其过程类似于闻花的香味。久之,应感觉在呼吸时,腹腔肌肉有松弛感。吸气时好象把自信吸了进来,呼气时将体内的浊气呼出。呼吸正确与否的另一个判断标准是看喉部肌肉是否放松,如果放松了就是正确的,否则,还要进一步练习。
    
呼吸看似简单,实际上练起来并不轻松,而练好呼吸则是学会说话的基础。可以说,呼吸顺畅了病也就好了一半。练习呼吸和后面的练习中都不要急于求成,练习本身也是要将急躁的品性改变成稳重成熟的品行的过程。
    
为了改变急躁心理,养成稳重的习惯,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中也要注意放慢节奏。因为口吃患者的紧张大多数不仅表现在说话上,也表现在走路、写字、吃饭等行为举止上,做什么事心里都很急,但是,因为走路、写字过快并不是毛病,甚至还会被认为是效率高的表现,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实际上这是与心理紧张直接相关联的。因此,心理脱敏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应该先从行为脱敏入手,比如走路要慢一些、写字轻一点、打字慢一点,尽量不要同别人比试速度;
    
第二步则是要做到心理放松,即在不说话时心理能够保持松弛的状态。很多口吃患者在不说话的时候也想着说话的事,结果终日处于紧张之中;
    
第三步是情景想象放松,即在想象与人说话时找到放松的感觉,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也可能是最难的,就是想象自己用一种能让自己轻松的方式与想象中的人讲话。注意,这种放松实际上是彻底改变一种说话方式,而不是在原来的说话模式上寻找放松的感觉。比如,你可以模仿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讲话稳重、成熟、充满自信的人,象他们那样说话;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真正说话时,保持友善的态度,用新的说话方式说话。上述这个四步舞的后两步需要用到我们在后面要学习的“一字一顿”发音法,即在想象说话和真实说话时都要放慢节奏,一字一顿的发音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心理治疗通常都会有反复,因为神经系统接受新的反射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只要你在练习后,感觉自己心理确实比过去放松多了,就证明我们的方法对你是有效的。虽然你暂时在说话时还不能完全克服口吃,但是你已经能够放松自己了,已经养成稳重成熟的行为方式了,都会对你的身体健康起到正面的影响,进一步克服口吃也就是可以期待的事了。 
    
除了单纯的呼吸训练外,我们还可以在唱歌时注意放松喉部的肌肉。虽说大部分口吃患者在唱歌时不口吃,但是在唱歌时喉部肌肉却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在歌唱练习中,如果能注意放松喉部的肌肉,不仅对在说话时喉部肌肉的放松有启示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歌唱技巧,何乐而不为呢?实际上,美声唱法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所谓“打开喉咙”,也就是让喉咙在歌唱中保持松弛状态。
    
总之,在治疗的第一步,放松是最重要的,心理松弛了,病就好了一大半,治疗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 缓慢的练习

练习的第二步,可以用“慢”来概括。这一步,主要的任务是改变说话时的心情,让心情从急如烈火的状态回归到舒缓平静的状态。上一节的呼吸训练是基础,这一节的训练则是关键。 
    
具体的作法如下:1、站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左手五指并拢按在丹田上(脐下三指处);2、右手五指并拢,拇指尖靠在中指第一关节处(即戏曲中的莲花指),按在左手背上;3、眼睛看着右手,开始缓慢地吸气,吸气的同时右手向头顶上方提起,眼睛同时跟着手指上移;4、在右手到达头顶上方时吸气结束,在右手连续地向身体右侧划圆弧时开始呼气;5、在右手到达最低点时呼气结束,右手回到左手手背上。如此循环下去,注意体会深度呼吸带来的松弛感。这步练习的时间因人而异,主要是要达到深度呼吸。我们的参考意见是练习三天左右。

    
在上述练习熟练后,每个循环应该都能体会到腹式呼吸带来的腹腔肌肉和喉部肌肉放松的感觉。在达到这个要求后,应该加上发声的练习。具体作法如下:1、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重复上一段的深度呼吸练习;2、在呼气开始的同时发出声音,比如在呼气时发出“我——”字,直到呼气结束。每个循环发一个字,这个字必须要持续发出声音,从呼气开始直到呼气结束。每个循环可以练习不同的字,这些字连起来可以是当时想到的一句话,比如,“我要说话”、“我有信心”等等。每个循环可以尽量延长时间,直到呼气感到呼尽了为止。这一步的练习一般也要三天,主要是要在保持深度呼吸的同时能发出声音来。
    
再下一步的练习是要在上述的一次呼吸循环中念出一个四、五个字的短句子,其中第一个字的念法与前一步的相同,区别是随后的几个字要在手划到底后再用食指点几下,每点一下念出一个字来,然后循环继续。要点是眼睛始终要跟着手运动,同时喉咙尽量放轻松。节奏是“我——要、回、家”,“我——要、说、话”,第一个字拖的很长,后面几个字则一字一顿。这项练习大约也要三天。
    
这个阶段的练习需要患者耐住性子进行练习,最好有同伴一起练习,这样可以互相之间有个督促,也不会感到乏味。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采用封闭式的练习是最好的,平时讲话时也采用练习时的节奏,比如你可以对家人说“什——么、时、间、吃、饭?”,而且在头脑中思考时也用这种节奏,比如你心里可以想“今——天、是、练、习、的、第、六、天,我——感、觉、心、里、有、底、了!”等等。采用封闭式训练的道理是:一旦你进入熟悉的情景开始与人交流,你很难抵抗原来的说话习惯,也不好意思用新的说话方式与人交流。结果就是前功尽弃,回到老路上去。在思考及默念时也采用这种节奏的道理是:口吃患者在思考时会和正常说话时一样有紧张的心理习惯,口吃患者的脑子思考速度很快,但是很“紧”,持续不了很久,而我们矫正的目的是矫正心理,让神经脱敏,因此这时也要用缓慢的节奏。希望你能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塑你的心理的过程,因此你一定要坚决抵抗住“快”的诱惑。任何体育运动的练习都是从“慢”开始的,不在“慢”中体会动作,就不会最终“快”起来。说话当然也不例外。比如,乒乓球运动是一项讲究速度的运动,但是虽然扣杀动作快如霹雳,其训练过程却是从缓慢的体会开始。一些初学者急不可待地扣杀,结果成功率很低,事倍功半,最后还是要慢下来体会动作的要领。口语练习也一样,一定要从慢做起,做扎实,这样才有希望获得成功。 
第三阶段 中等节奏的练习

  在上一节缓慢的练习达到效果后,我们可以开始中等节奏的练习。这段的练习方法是:1、右手五指并拢,拇指的指尖靠在中指指尖上,整个右手放在大腿的右侧;2、吸气时,右手腕转动带动右手在腹部右侧下方划小圆弧至腰部(不再划过头顶);3、念第一个字时,右手在弧顶附近略做停顿,食指指向上方,等这个字念完后,再一字一顿地向下念别的字,右手也随之做“顿”的动作。如此循环下去,手的动作会越来越小。最后,只有在心里一字一顿的动作。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会很长,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封闭练习,然后就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了。但是,仍然不要忘了节奏,不要“急”。 
    
在说话时感到喉咙里很清爽的时候,就表明整个的治疗已经基本上取得了成功。这个时候,第一个字的发音节奏和后面的节奏已经区别不大了,但是仍然要保持一字一顿的节奏。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但是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完全恢复正常。记住,在不出声说话时,心里也要放慢节奏,走路、写字都要放慢速度。而且不要急于进入中等节奏这个阶段,感觉到又有点紧张时,赶紧回到第二阶段的节奏中去,训练也不能求快,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好了,整个治疗的过程到此告一段落了。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快速的练习”?这是因为快速的讲话习惯正是我们要抛弃的习惯。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习惯是中等语速的,抑扬顿挫的讲话方式;我们养成的是平和、泰然自若的心态。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刺激因素的作用,你的练习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症状可能会出现反复,但是只要你掌握了我们告诉你的练习方法,你就不会感到绝望——重新练习一遍就是了。不过那样太费事了,我们劝告你最好还是不要轻易认为自己已经过关了,要坚持再坚持,直到一字一顿成为你说话的潜意识为止。
    
我们专门讨论了口吃的矫正问题,在这个治疗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在最前面提到的“社交恐怖症”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流行的治疗办法是“暴露”疗法,即让患者到他害怕的情景中去锻炼,当然其次序是先去一些刺激较小的场所,比如市场、百货大楼等;然后再去刺激较大的场所,比如给领导打电话什么的。这也是一个心理脱敏的问题,只要你经历的多了,就会慢慢的不怕人了,也就促进了口吃的彻底治疗。但是不管去什么场所都别忘了强迫自己一字一顿地说话,切记!不然我们的工作和你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在众人面前一字一顿地讲话,很可笑,很急人,但是别忘了,说话口吃更可笑、更急人,所以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采用我们教你的方法最好。另外,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改变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看法。过去我们因为口吃后感到自卑,从而怀疑别人,甚至竭力避免与外界打交道。现在,我们不妨试着改变对别人的看法,特别是在说话之前提醒自己一下:对方是个很亲切的人。这样时间长了,可以逐渐将说话与放松的心情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过去那种未曾开言先紧张的心理模式。
    
最后,我们祝您人生幸福、事业成功!
 
咨询:13117285258(冉老师) 15997592853(谭老师)
地址:宜昌市点军区五龙大道残疾人康复中心9楼 邮箱:ycbatj2003@sina.com
Copyright 2008-2025 宜昌市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0330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50402000041号
技术支持:五环网络公司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