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更大的孤独者
发布日期:2009年3月10日 来源:转载 阅读3580次
 
  “孩子大了,却没有学校可上,因为正规的学校都会以某种方式拒绝他。”一位孤独症孩子的家长郑堂(化名),无可奈何地说。
  因为患有孤独症,郑堂的孩子在学校一直受到排挤,甚至出现校长出面劝其转校的情况,因此,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打游击式”地读下来的,辗转了数间学校。
  没有学上的孩子们
  郑堂曾经有过在学校里被其他家长围攻3个小时的经历,“我理解正常孩子家长对孤独症患儿在自己孩子身边学习,会有一种压力的感受,但是孤独症的孩子就没有学习的权力了吗?”郑堂说,一些学校虽然不会明确拒绝孩子就学,但有纵容其他家长给他们施加压力的现象。
  另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按年龄都该上中学了,但是却一直没有学校肯接收,家长只好找所谓的培训班报名上学。“其实根本不是为了学什么,而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社会接触的机会。”这名家长说,这个可怜的孩子被一个学习班开除了,就再去另一家新的学习班。他的家长认为,即使是在辗转中求学也比总困在家里要好。
  由于对孤独症的不认识,现在的孤独症患儿普遍缺乏被社会广泛接受的途径。家长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日后的求学就业问题。
  日本残障委员会副委员长白崎研司,对中国孤独症患儿可能遇到的没有入学权的事情感到不理解:“在日本,学校是必须接受孤独症患儿的,孩子受教育是一种权力,并不会因为患孤独症而丧失,而且大部分孤独症患者不是智障,只是行为有些怪,或交往能力比较低,为什么不能到正常学校去学习?”
  更令人担忧的,是孤独症孩子长大后的就业问题。很多家长的心病就是:将来家里只剩下孩子时,他将怎么生存于这个社会?甚至有家长万念俱灰,“不如一起死了算了。”
  白崎研司一再表示希望通过本刊向社会呼吁——孤独症的患者实际上对社会是非常温和的,孤独症的孩子们在静静地等着社会接触他们,社会不应该回绝他们。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能只看经济的增长,也要看对需要帮助人群的态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白崎研司说。
  田慧平回忆起一件让她非常感动的事情:在美国,她曾经看到一个孤独症患者坐在大学课堂的窗台上上课,而同学们和老师们并未对此有何不寻常的反应。
  这些“特殊孩子”的家长们都在想,自己的孩子总有被社会接受的那一天。

咨询:13117285258(冉老师) 15997592853(谭老师)
地址:宜昌市点军区五龙大道残疾人康复中心9楼 邮箱:ycbatj2003@sina.com
Copyright 2008-2025 宜昌市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0330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50402000041号
技术支持:五环网络公司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