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问题才能真的去改变
就餐问题一直困扰很多家长,很多宝宝在3、4岁(甚至年龄更大)都还不会自己独立吃饭,甚至拒绝吃饭。不是家长没有意识到问题,而是总有各种原因放不了手。年龄太小了,在喂喂吧;让自己吃饭会哭闹;不好好吃饭,身体就会不好......殊不知自己进餐是一项本能能力,没有谁能够帮助宝宝一辈子。
生活处处皆训练
妈妈看着小明喊:“小明,吃早餐(面包/牛奶/包子)了!”
如果发现小明听到后对你抬头就马上把他带过来,如果小明没有,爸爸可以在一旁辅助:“妈妈叫你吃早餐”,给小明引到餐桌。
小明坐下后,一看眼前,是冷馒头。
妈妈说:“来,吃冷馒头。”(人为制造的意外)
小明会用他的方式表示拒绝,妈妈问:“那要吃什么?”
小明眼睛往旁边柜子上一看,一指,说:“包子。”
爸爸马上拿下来。
如果小明不说不指不看,那妈妈就引导:“宝贝,你看热热的,冒气的包子在柜子上面。”
教学点
这时候家长可能要分很多步骤,这就是ABA里面的DTT(分解式操作教学法)。
关于“指”、“说”、“看”可以一步一步教——
第一步:当小明“指”了一下,家长就立即把包子给他;
第二步:当小明“指”了之后,再说“包”,家长才把包子给他;
第三步:当小明“指”了之后说了“包”,还要“望”一下妈妈,家长才把包子给他。
这里面,爸爸也可以在旁边帮忙旁白:“包子放在柜子上面,要不要?”
小明伸手扑的时候,爸爸再旁白:“小明要。”(或“我要”)
为什么要旁白?
因为我们希望有一天,孩子自己会说“小明要”“小明要包子”。
早期的旁白+早期的语言刺激,可以辅助孩子以后出语言。
下一步,奶奶把包子递给小明:“小明,伸出你的手。”
我们知道自闭症的孩子一般都是掌心朝下去抓东西,当他学会掌心朝上接住包子的时候,就又进了一步。
所以,此时如果小明是掌心朝下来拿包子,妈妈就要翻转他的手,手心朝上拿着,微笑一下或者道声谢谢才开始吃。
再插入一个练习:表情识别
小明不好好吃早餐,想吃零食,妈妈此刻皱着眉头说:“不行。”
这样,是不是比随便坐着拿着卡片问孩子“这是什么表情?”“噢,好凶啊!”“这是高兴/伤心/难过”要自然得多,孩子更能理解和接收?
其实这些表情,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就可以随时通过表演呈现出来,放松你的面部肌肉,自然并热情奔放地去表演!越夸张收获越大!
训练需要因人而异
了解自己的孩子目前能力处于什么阶段,是需要匹配环境,是动机不够,是能力不够,是包办过多形成习惯,还是需要知识延展......
就如我们需要阶段评估孩子的发展能力,才能量身定制训练计划是一样的。
总之,只要开始就不会太迟,方向正确,量的积累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加油!